- 信息来源:市发展改革委
- 发布日期:2023-12-27 10:18
- 浏览次数:
年来,泰兴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制定出台《泰兴市绿色标杆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聚焦工业节能和绿色发展主战场,率先启动节能降碳专项诊断、绿色工厂星级管理、搭建碳效码服务平台,均为全省县级市首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多措并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实现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经济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显著提升,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上升至第20位,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一、在能耗双控上做减法。一是全力挖潜增效。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和第三方权威机构,对43家年耗能5000吨标煤以上企业,开展“一企一策”节能降碳专项诊断,落实节能降碳诊断改造项目119个,包含了设备能效提升、余热余压利用、生产工艺改进、产能整合汰劣等多种类别。2022年,已实施完成改造项目28个,预计节能量9.75万吨。二是淘汰落后产能。聚焦化工、建材、铸造、船舶等重点耗能行业,全面排查属于淘汰类的生产工艺装备,依法依规实施淘汰出清,“十三五”以来,累计减少化工企业88家,化工企业入园率超过100%,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30家,淘汰铸造产能16.8万吨、电镀生产线12.2万吨、印染产能5500万米、纺织产能1050万米、毛巾产能1200吨。超前谋划电镀行业专项整治,全力保障金茂成兴表面处理中心项目加快建设、达产达效。三是能耗要素保障。聚焦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强化能耗资源要素保障,2022年度,通过节能降碳改造、淘汰低效落后、市外协调购进等方式,累计腾出节能空间36.63万吨标煤,保障合全药业、延长中燃等重大项目落户上马,全市高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含特量项目数量不断攀升。
二、在绿色质态上做加法。一是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做优化工产业,严控基础化工产能。充分依托泰兴经济开发区精细化工供应链优势,聚焦“高端聚烯烃塑料、工程塑料、聚氨酯材料、氟硅材料、特种橡胶及弹性体、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八大系列化工新材料方向,加大招引力度,培大育强化工新材料产业。做强机电产业,重点发展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智能成套设备、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配套发展基础零部件,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加快提升智能化、高端化、成套化水平,引导企业由零部件配套商向终端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供应商转变。做大医药产业,支持济川药业规模化、资本化、国际化发展。加快推进药明康德、凯莱英等CDMO“链主”项目建设,支持博瑞生物、扬子医药等骨干企业裂变扩张,全力打造泰州大健康产业重要版图。二是培育壮大绿色新兴产业。加快推进节能降碳及清洁能源技术装备和产品、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和产品、节能环保服务业快速发展,打造集研发、设计、制造、服务“四位一体”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加快推进长虹三杰四期项目建设,推动储能专用锂电池产品的技术迭代与产品升级,带动供应链和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发展,进一步培育壮大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装备产业。三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聚焦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多形式加大光伏系统应用,促进光伏与新型储能、微电网融合发展,提升就地就近消纳能力。拓宽“蓝氢”资源利用,依托泰州国电50万吨“碳铺集”项目,发展绿色甲醇及下游产品,争创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三、在技术创新上做乘法。一是强化数智赋能。建设泰兴市“碳效码”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充分利用全市规上企业用能数据、产值数据、增加值数据及税收数据,以监测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碳排放强度、单位税收能耗/碳排放强度为支撑,积极打造基于数字化牵引下的绿色低碳统筹发展模式。以数字创新为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赋能,深入实施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广物联网、大数据、先进工程控制等技术应用,提升产业集群协作效率和协同效益,扎实推进180个专项改造项目,全力打造更多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车间)和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二是强化标杆引领。制定出台《泰兴市绿色工厂星级评价管理办法》,建立“普及、提升、示范、引领”的梯队培育制度,按照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五化原则”,逐步实现规上企业绿色工厂星级评价管理全覆盖,积极推进省级以上绿色示范、节水型企业创建。累计创成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绿色设计产品2个,省级绿色工厂8家,完成第一批次130家规上企业星级评价及赋星工作。积极推进绿色园区创建,引领龙头企业先行融入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量质并进。三是强化循环利用。依法在“双超双有高耗能”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引导其他行业企业自觉自愿开展审核,“十三五”以来,累计完成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30家。完善园区综合能源资源一体化解决方案,强化能源合同管理,加快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推进工业余压余热、废气废水废液的资源化利用,加快推广集中供气供热,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切实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泰兴经济开发区通过2022年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验收。
四、在破解瓶颈上做除法。一是向亩均效益要潜能。树立以亩均论英雄、以质效配资源的导向,用足用好《泰兴市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办法2.0版》,实施用能、用水、用电等差异化政策,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实施亩均效益“领跑者”行动,定期发布全市制造业“亩产英雄”企业榜单,遴选优秀盘活案例,引导企业对标提升,营造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支持经济开发区依托园区水、土、电、气(汽)等要素供给能力和工业污水处理能力,率先推进化工企业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二是向营商环境要活力。严格落实优化营商环境30条和90项任务清单,围绕“审批最简、机制最活、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不断提升涉审事项“不见面”和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覆盖率,推进“一件事”改革,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举措,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和区域竞争力。按照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实施细则,及时动态更新“拿地即开工”项目库,充分利用“容缺预审”“并联审批”“分阶段发放施工许可证”等举措,更多项目实现多证联发,拿地即开工,齐心协力推进营商环境再提升。三是向绿色金融要支撑。持续引导全市25家银行机构积极探索排污权质押、绿色创新投资、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型融资模式,给予碳密集企业全方位金融支持。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作用,积极申报省级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点,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产品与服务供给,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绿色贷款项目给予增量奖励,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产业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