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政校行企”合作机制 打造产教融合泰兴模式
  • 信息来源:市发展改革委
  • 发布日期:2023-10-09 16:37
  • 浏览次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泰兴市按照“打造产城融合、‘三生’协同的标杆城市”发展总目标,依托泰兴中专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泰兴分院),率先在全省中专校创建现代产业学院,探索园区政府推动,校企主体、行业部门深度参与的合作机制,深度推进产教融合,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打造产教融合泰兴模式。

创建现代产业学院,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新路径。泰兴市根据“1+5+N”经济发展新格局,围绕化工、医药、机电、建筑等重点产业,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探索产教融合发展新路径。按照《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提高职业教育服务效能的意见》,依托“三园三区”成立现代产业学院。今年,市教育局、市场监管局及泰兴市物业协会联合泰兴中专校积极筹备泰兴市智能设备管护(电梯维保)产业学院。在此基础上,逐步延伸到建筑、现代服务业等其他领域,预计到2025年,建成4个现代产业学院,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产教融合新模式。

探索“456”运行机制,增强多方协同育人新动能。一是推进“四链融合”。产业学院建设以“产业强、企业强、专业强”为基础,吸纳泰隆集团、长虹三杰新能源有限公司等地方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二是实行“五方联动”。在泰兴市有关部门牵头和园区推动下,泰兴分院通过与企业联合举办机电专业、合作举办化工制药专业、开展订单式培养等,实现学校与地方政府、园区、行业、企业“五方联动”。三是实施“六双一体”。双轮驱动,学校根据市场专业建设委员会滚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双线开发,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课题研究、教材开发和一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双师共育,校企协作培养人才;双基并进,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夯实人才培养基础;双品(人品、产品)并重,突出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和工匠精神培育;双创并举,共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和教学内容。

构建“1233+N”实施模式,提升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度。一是紧扣“立德树人”这条主线。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把思政元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把行业、企业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中。二是进行“二元”课程开发。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或“1+X”证书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三是打造三个对接平台。即校企对接的办学平台,泰兴中专校与中兴集团、济川药业、泰隆集团、兆胜空调有限公司等20多家地方龙头企业联合成立4个职教集团,校企共建BIM考培中心、化工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中心,合作成立技术顾问团,深入全市各类企业,为其改进生产工艺、改善经营管理把脉问诊。四是实施“三化”教学。泰兴中专校在教学中实施“实践教学师徒化、技能训练职业化、实训管理企业化”。专业实践教学,聘请企业高技能人员和学校具有高级以上职业资格的教师担任。技能教学,根据实际产品的生产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推行专业技能“教学做”一体化训练。五是实行“N”方向培养。泰兴中专校实施“走班制”,组织小班化教学,开展兴趣培养,使专业教学与职业面向相结合;试行“学分银行”制度,设立奖励学分,开展奖励学分的存储与兑换,更好地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泰兴市智能制造、化工新材料产业学院的成立,是泰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试路石。2023年,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招收新生582人,化工新材料产业学院招收新生202人,与10多家重点企业开展多元深度合作,建立7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办学实践在《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泰州日报》等媒体上推介。今后,泰兴市将着力建设好化工新材料产业学院、物业智能设备管护产业学院,探索混合所有制运行模式,力争多探新路子、多出新成果,着力打造产教融合泰兴范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