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种”播撒红土地 产业富民谱新篇——陕西省旬邑县苏陕协作产业发展典型案例
  • 信息来源:市发展改革委
  • 发布日期:2024-02-05 15:45
  • 浏览次数:

泰旬协作跨千里,产业筑梦向未来。2023年以来,江苏省泰兴市和陕西省旬邑县,紧紧围绕“以协作促发展”新使命新任务,紧密结合泰旬两地发展实际,聚焦产业发展,精诚协作念好“土”字经,放大“特”优势,延伸“产”链条,将产业振兴的“金种子”播撒革命老区旬邑的红土地,共同谱写了产业富民的新篇章,推动苏陕产业协作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持续迈进。

延长产业链,蹚出富民路。经济发展靠产业,产业优势靠链条。旬邑县大力种植紫苏、水稻、苹果,并做足相关产业“链”上文章,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围绕提升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依托江南大学研发优势,泰旬两地农技人员,通过配方施肥和作物改良,将传统紫苏种植由亩产不足150斤提高到300斤以上,α-亚麻酸含量提高到60%以上,推动紫苏产业加快向高端化、多元化发展,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紫苏面积。全县紫苏种植面积由2000亩扩大到10000亩,真正让小紫苏开出富民花、长成大产业。借鉴泰兴水稻种植先进技术,探索发展水稻种植产业,在马栏镇种植越光、冷水红等5个水稻品种2000余亩,打造马栏五常稻品牌,市场售价每公斤30元以上,一经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同时,探索“水稻+”全产业链,拓展稻、鱼、蟹共生模式,开发种植稻田画300亩,建成亲子农耕体验、游乐景观、养生研学为一体的三产融合田园综合体,蹚出产业富民新路径。

突出大招商,培育新动能。聚焦旬邑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苏陕协作制度优势,密切与东部关联企业、驻陕商会、行业协会等联系,广泛开展投资推介、商务考察、项目招引活动,全力主攻项目招引。立足旬邑资源禀赋,围绕特色产业,通过苏陕协作机制,积极共建“区中园”1 个,引导落地、入园企业5家。其中成功招引江苏省农业龙头企业——泰兴市幸福门粮油有限公司,与旬邑金明农业专业合作社共同投资3900万元,组建旬邑咸恒泰达有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落地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区。公司成立后,每年可消化当地紫苏1500吨、菜籽2300吨、辣椒500吨,增加就近就业岗位120余个,带动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招引陕西厚朴健康药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600吨消毒卫生用品项目,全面投产后可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具有良好社会效益。招引丰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亿元建设万亩设施农业产业种植基地(二期),建成观光采摘区、特色亲子体验区两大功能区,延伸农产品链条,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推动旬邑农业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旬邑县申报省级苏陕协作项目11个,其中产业类9个,获得苏陕协作项目资金2500万元。目前资金拨付率100%、使用率100%、完工率(苏陕资金建设部分)100%。通过利益联结机制,项目共带动30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同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428人,其中脱贫劳动力73人。

产业结硕果,产品大销售。畅通“组织供需市场强对接、设立专区专柜保供销、借力展会平台促转化、放大电商效能拓市场、发挥工会优势稳采购”六大渠道,积极推进紫苏、水稻、苹果等农业品牌建设,旬邑新秦丝路汇农食品有限公司和德盛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与泰兴市华联购物广场,旬邑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组团入园食品企业与江苏美好超市成功签约,举办北京、上海、香港、泰兴等地系列“马栏红”苹果宣传推介会,极大提升了旬邑苹果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真正让以“马栏红”苹果为代表的旬邑农副产品走出革命老区,更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据统计,2023年旬邑县累计向江苏销售苹果、紫苏油、辣椒酱、干制农货等农副产品的销售额达1.3亿元。

实训建平台,产业插“金翅”。当今,产业发展日趋依赖于人才支撑。完善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加速人才实战培养,成为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旬邑县充分利用苏陕协作资金,打造全省第一家公共实训基地,设置机电建筑类、家政服务类12个实用新型技术培训教室,可同时容纳800人开展培训。注重加大在师资培养、教学设施、培训经费等支持力度,为东部地区用工企业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推动协作模式由“资金输血型”向“就业造血型”转变,打开了苏陕产业协作帮扶的突破口,为产业发展插上了“金翅膀”、提供了强大人才保障。2023年举办培训班96场次,培训4800人次。

“金种”播撒红土地,产业富民谱新篇。2024年,泰旬两地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按照苏陕协作统一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产业发展,创新协作方式,深层次拓展协作领域,携手开创泰旬协作新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